难道几千年前就有人冒着生命危险采挖收藏崖柏么?那为什么今天我们没能发现古代收藏崖柏的任何一件藏品呢?
我们来看看今天的采料人装备最重要的一项:绳索。现今科技下的绳索无论是承重,耐磨,自重等等参数都不是任何一个朝代的技术水平能比拟的。就算是这样的质量,今天仍然会发生断绳的悲剧。而古代中国使用的草绳麻绳的质量可想而知,傻子都明白想再活一次或者再死一次的机会是零。那么到底是什么人,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要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爬下悬崖去剁断一根崖柏呢?
唯一合理的答案,不得不从唯一的文字记载:《本草纲目》开始寻找了。
“其子实气味丰美可也,其柏异于他处,木之纹理,大者多为菩萨云气,人物鸟兽,状极分明可观。有盗得一株径尺者,值万钱,宜其子实为贵也。”
“其子实气味丰美可也,其柏异于他处,木之纹理,大者多为菩萨云气,人物鸟兽,状极分明可观。有盗得一株径尺者,值万钱,宜其子实为贵也。”
这段记载相信大家都看腻了吧?!
哪个崖柏玩家没看过这段?但是哪个玩家又仔细斟酌过这段话的深层意义?估计人人都是看到“值万钱”这三字就完事了。
而绝大多数居心叵测的贩子,更是断章取义的从值万金作解释,重点去宣传,所有的目的都在强调崖柏的价格,而不是价值。
让我们追根溯源回到李时珍先生的朝代:大明王朝。
其实从明代正统年间,京城风气开始由淳朴变为奢侈,发展到成化年间,蔓延到了江南,大江南北一片奢靡气象。有钱有闲的贵族豪门开始不满足物质享受的竟逐,求道修仙的妄想开始流行,甚至连嘉靖皇帝都无心为皇只想升仙,柏叶柏实灵芝之类的传说中的仙草,就开始成为卖给修仙者的重要奢侈品了。
我们从李时珍原文一句一字开始理解: (1)“其子实气味丰美可也。”这句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悬崖上生长的柏实品尝起来的口感层次丰富,气味特殊,与坡柏果实有本质上的区别。你是没办法作假用坡柏柏实冒充崖柏柏实忽悠到买家的。
(2)“其柏异于他处,木之纹理,大者多为菩萨云气,人物鸟兽,状极分明可观也。”看到了吧!李时珍说的非常明白,悬崖上的柏就是和其他柏完全不同——异于他处!
大件点的躯干上都有标志性的像画里的菩萨身边围绕的云状图案,我们今天简称为菩萨纹的说法就是出自这记载。而崖柏植株形态上的丰富多变,像人物,像鸟兽,非常形象直观,非常容易和坡柏区分开来。
(3)“有盗得一株径尺者,值万钱。”能搞到一棵直径接近三十厘米的,那可就发财了。
发财的原因是因为买家像今天一样用来收藏吗?明代也有玩崖柏的风气和藏家吗?绝对不是!
我们看看最重要的一句:“宜其子实为贵也。”!!!
买家花天价买的不是崖柏的躯干,而是柏实!人家为的是吃了这与众不同的柏实好白日飞升!
谜团就从这里解开了!
每个人都是从捣蛋的孩童成长过来的,相信多数人都尝试过在顽童时代爬树摘果子,你站在树杈上伸手去摘,其实摘不到多少的,好果子都在树梢那儿。
我们想象一下,用一根自己都认为不牢固的绳索将自己挂在悬崖上伸手采摘那么小一棵的柏实,换了谁都会认为整棵砍断吊上崖顶再慢慢摘选来的实在。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被剁断剩下的老茬头,就是几百几千年从未断绝过的采柏实人的杰作,正是当年他们冒死下崖砍断一棵一棵的崖柏杆,才有了我们今天收藏的老茬头。
并不是光凭想象道听途说动不动就天雷滚滚咔嚓不停地所谓雷击木,崖柏植株并不大,通常一个雷下来打中了就粉身碎骨了,更何况太行山脉的悬崖属于灰质岩,石英成分并不算高,引雷的机率实在不大。
这里还有一个疑点。我们回过头看原文记载中用了一个“盗”字。查遍了典籍从来没有任何关于惩罚采挖崖柏的记录。我们推断,要么就是当时因为采柏实而坠崖的事故多了,官府发出了临时管制的抑制措施控制药农。再说了古往今来盗匪流氓从来都是没办法消灭的。强盗呆在山脚强买强卖药农舍命换来的崖柏柏实而造成的矛盾甚至命案必定不少,官府懒政干脆发文禁止采柏也是正常不过。这跟今天我们崖柏买卖的乱象完全雷同。
从另一个角度去推论的话,我认为当年的零污染环境下野生动物资源相当丰富,复齿鼯鼠俗称“飞虎”的生物还是历代珍贵中药《五灵脂》的生产制造者,而复齿鼯鼠只在悬崖上的崖柏群居,今天的采柏人也遇到过欲采满是五灵脂的崖柏而被保护自己巢穴的复齿鼯鼠咬绳攻击的案例。相信千百年前这种情况更甚。采柏人这种端人家老窝拿人家东西的行为用个“盗”字形容实在是最贴切不过了。
关注百度贴吧“崖柏鉴定吧”免费鉴定崖柏
--------------------------------------------------------------------------
文玩崖柏收藏知识
了解更多文玩知识,请加微信订阅号:wwybsc
个人微信号 redrain1975。加好友暗号为“搜狐”
欢迎点击链接进入,更多有收藏价值的精品崖柏手串、雕件、和田玉、书画等文玩收藏品供您选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